招娣喜出望外。
眼看着几个同事都获得了成功,就连和自己一批的苏笑都获得了成功,招娣当然也跃跃欲试打算做一番事业:“谢谢梨总,我一定好好干!”
投资哪个研究团队呢?
眉眉自告奋勇:“我找我老乡帮你问问。”
桑坛一如既往得可靠,听说招娣想投资理论研究团队就立刻想出了人选:“有一家学校的团队可以接受扶持。”
岷江科技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
农业理论研究其实很重要,主要方向是做各级政府决策智库,
不过这个团队有点惨。
他们是一家第三批次本科院校,也就是俗称的“三本”。
要是别的城市也就罢了,岷江市偏偏高校云集,财政拨款自然就更加倾斜于其他学校,一层一层下来到岷江科技学院基本就很少了。
而岷江科技学院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家科技类院校,农学作为他们的边缘学科得到的资助就更少了。
蛋糕很小,分到的份额更小,更郁闷的是他们从事的是理论研究。
如果是农业应用研究的团队也还行,他们搞搞果蔬种质资源,又或者农产品储藏加工,这些具有实用性的研究总能拉到外面企业赞助。
所以这个团队属于十冬腊月吃冰棍儿——里外凉。
这不,团队里的研究员卓行正发牢骚呢:“像这样下去前途无望啊……”
他作为一个苦逼研究生正愁闷前途呢。
是的,这个科研团队里没有博士生,这些都是因为作为团队负责人兼教授的王法不招博士生。
她常常说:“为了这个狗屁专业十几个老师就业,每年牺牲几百个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所以坚决不误人子弟。
团队里只有10个研究生,10个本科生。一般本科生不会这么早搞科研,但王法认为:“反正你们都被这家破三本坑死了,不如早点跟我做做项目也省得浪费时间被社团和学生会白0嫖。”
从团队负责人的作为就能看出这个团队的风格:又颓废又丧,每天主打一个“喘气就是进步,活着就是成就。”
“可不是!”科研助理兼本校大学生习婷婷叹口气,“老板啊,你要努力。”
王法两手一摊:“做不到。”
“老板啊老板。”习婷婷恨铁不成钢,“您申请不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又跟岷江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无缘,就不能支棱起来吗?”
“不能。”王法躺得很平,
“鸡老板不如鸡自己,你俩好好学习,一个考研一个考博,以后带带我。”
得了,这个团队从老板到小助理都主打一个咸鱼。
不过肚子“咕咕咕”叫了,王法问徒弟:“你点外卖?”
卓行忍无可忍:“有你这样的老板吗?天天跟学生蹭外卖,昨天还跟我借钱!”
“借钱是为了在相亲对象前面打车充面子嘛。”王法毫不见外,“我下个月发工资一定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