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星辰大远航笔趣阁 > 第158章 天象之地(第2页)

第158章 天象之地(第2页)

<divclass="contentadv">两千人去堵四十万,这不是送人头嘛。当时张巍、王平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们便问诸葛亮,为何只派两千人去,去到了之后怎么能拦截下来?

诸葛亮的解释是,“吾昨夜仰观天象,见毕星廛于太阴之分,料此月内必有大雨倾盆,魏军虽有四十万众,安敢深入山险之地?故不用多军,绝不受害。吾将大军皆在汉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是再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劳,吾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也。”

科学依据当然是有的。

于是曹真要求攻打陈仓古道,却被司马懿拒绝,理由是:“我夜观天象,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若深入重地,常胜则可,倘有疏虞,人马受苦,要退则难。且宜在城中搭起窝铺驻扎,以防阴雨。”

当然,地球天气变化跟毕宿确实是半毛钱关系没有的,但所谓观天象并非天上星星昏暗后者明亮之类的就可以得出地球会不会下雨,而是古人的一种经验总结与记录方式。

在这一点上,却不同于预测战争这种牵强附会,也非封建迷信。

字面意思:“满月靠近毕宿,大雨滂沱成河。”

所以古代天象学其实就是一门气象学。

在其他舰船上,舰长或者行政长官也如同岳渊一般,仔细地着这两颗岩质卫星的参数。

因为“满月合毕宿”的天象出现于处暑前后,按照华夏大地所处的地区,这段时间恰好是雨下的特别多,这就是‘毕星好雨’的由来,正因如此,古人将毕宿做‘雨神’。

这一场战争,其实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一场‘天文之战’,比的就是谁对立法和气候的掌握程度更高,两人都神机妙算,但司马懿对雨量的估计不足,故而无功而返。

舰队停靠之前,毕宿五-孔明星与毕宿五-仲达星的数据就已经被传输到各个战舰、飞船的指挥中心处。

东汉蔡邕增加曰过:“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

听完诸葛亮的话,张巍、王平二人便带着部队向陈仓进发了。

然而造化弄人,人类来了观天象之所,但地球连同它上面那些观天象的人却都没有了。

诸葛亮与司马懿大概想不到,三千多年后的后世,人类竟能有一天来到这个他们多次仰望星辰的地方,还用他们的字命名了毕宿五之中巨型气态行星的两颗卫星。

也许,人们在到数据库中这两颗卫星名字之后,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气象对决’吧。

一路走来多次停靠,所见的星球也不少了,所以人类也明白,这种环境的星球才是宇宙岩质行星的常态,并未有多少惊讶,反倒是很安心。

没有特别之处,就意味着至少是安全的。

那么,人类便可以利用这两颗岩质行星的资源,继续发展壮大。在这里,更多的居住飞船、更多的战舰将会被建造出来,然后组成更庞大的人类舰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