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标的一番论道。
虽然对执政的政见有所异同。
但常升和朱标对彼此的信任度却又上了一个台阶。
因为,他们当下的立场和目标是一致的。
朱标必须得承认,身居高位时,为了维持王朝的秩序,他必须践行正大光明的王道,所以很多事情他只能拍板,却无法亲自下场,这就是他身为大明储君必须的体面。
但站的太高。
许多事情他就只能到表面。
所以,他需要常升的配合与帮助,帮他分辨虚实,真伪。
而常升想要践行自己的目标,也需要朱标的授权为他所作所为,披上一层合法授权的外衣。
同时。
还需要朱标作为他的后手,在他以“歪门邪道”加快大明兴盛的步伐,让大明即将承受“歪门邪道”带来的苦果时,及时的拨乱反正,把一切拉回正轨。
这种互相成就,互相依存的关系。
就和老朱将皇室宗亲俸禄制度当做契机,留给朱标施恩的目的是近似的。
只不过常升并不会如老朱一般。
将一切资源全部倾注给朱标,全身心成就他罢了。
又是一日的庶务。
东宫收到了北方几个藩王的信,他们在接到太子的请求后,反应迅速的将试科举推行了下去。
连首批前往应天府吏部应试的学子都已经被送上路。
六部的案牍室也已经开始规整。
待到第一批学子抵京前,案牍司必然可以挂牌。
但首批试科举的仕子入京之后,伙食,住宿,待遇,甚至被拒回的安排等,这会都得开始提前准备好预案。
待到处理完这些杂务,常升从朱标那领到五城兵马司和府衙的空印批文,再传唤养济院的主官时,时间也差不多下值了。
当收到东宫传召时。
养济院的主官周良只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作为一个被发配到清水衙门的官员,他何德何能得太子召见?
直到他匆忙赶到东宫,见到常升,知道太子只是替常升找他,如今在应天府风头正劲的大明报社,就是这位少詹事的手笔时。
他的心中虽有失落。
却仍旧毕恭毕敬的摆出姿态,表示配合的乘上了常升的马车,不闻也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