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臣有三个人选。”
李首辅恭声答道:“吏部右侍郎梁储、詹事府少詹事杨廷和,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陕甘总督杨一清。”
闻言。
朱厚照心中一动。
梁储。
是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侍先皇于东宫。
后来,先皇登基后,诞生了他,又侍他于东宫。
前前后后。
梁储侍奉两代太子在东宫读书。
忠诚,毋庸置疑。
杨廷和。
也是成化十四年进士,那年,年仅十九岁,天才般的人物。
及第后,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
历任云南督学,翰林院检讨、翰林院编撰、翰林院侍读和经筵讲官。
在弘治八年时,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东宫读书。
忠诚,无需存疑。
两人,都是曾经的太子党,而今的皇帝党。
杨一清。
是成化八年进士。
及第后,授内阁中书舍人。
这六部尚书候补的位置,代表了成化皇帝的信任和重视。
多年以后,杨一清没能按照内阁中书舍人的晋升曲线前进,但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陕甘总督,距离九卿之位一步之遥。
鞑靼吉嚢部,收受延绥镇总兵江彬贿赂,转攻大同镇,致使大同镇生民涂炭的奏疏,就是杨一清朝堂上的。
而那后来,锦衣卫去捕杀江彬,还是持杨一清这个陕甘总督的手书,顺利将其诱杀。
朝堂序曲。
算是由此人展开。
“陛下,弘治十五年,杨一清是由前兵部尚书刘大夏举荐,才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
谢阁老出言提醒道。
官场。
虽然是人走茶凉之地。
但是这种举荐之恩,却是不能不报的。
在刘大夏诏狱中咬舌自尽后,文武百官躲之不及,杨一清却不做避讳,为刘家一门收的尸,下的葬。
知恩图报不假。
可那时陛下态度莫名,就敢做出这举动。
这样的人,倘若登上高位,难免让人担心是否会做出逾矩之事。
“君不疑臣,阁老,多虑了。”
朱厚照摇摇头道。
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
();() 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复为君疑而诛之。
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复疑于君而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