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地方有限,不可能如乡试那样,有一个个单独的考间,一般是安置在学舍中,学舍不够,就搭临时考棚。
很不幸,秦钟的座位在考棚里,四面漏风,风紧了,还会有雨丝飘来。
明朝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不过本朝作了改革,将县试和府试分开,并取消院试。
府试过关,即可获得秀才功名,而县试过关,称为童生。
明朝的县试,要考五天,一天一关,过了关才能参加次日的考试。
不论对于考生,还是主考官,都是个极大的负担。
本朝精减为一天,考试内容也有所缩减,但阅卷时间,相应延长到六天,考试结束的第七日于县学放榜。
秦钟所在考棚,能坐三十六人,按号寻到座位,坐下之后,将文房四宝摆好,微眯双眸,蕴养精神。
坐定不许走动,考试时如厕是很麻烦的,也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很多人在考前不吃不喝,宁可饿着肚子考。
有条件的,也只是喝碗参汤提神。
秦钟便是喝了碗参汤。
陆陆续续,棚子坐满了,彼此间素不相识。
“当!”
突一声钟磬鸣响,每个人都是浑身一凛。
时辰已至,正式开考!
有吏员进来发卷,试卷装在一個大纸袋中,先向众人展示,以示封口火漆完好。
“可看清了?”
吏员喝问。
“完好!”
众人纷纷回应。
吏员撕开封口,共三十六份试卷,附带三张稿纸,发放到每个人的桌上。
秦钟向试卷看去。
试卷分三卷,第一卷是贴义,把经文抠去几字,重新填补,相当于填空题,共有五十题,出于四书,考的是死记硬背的基本功。
卷二是墨义,即笔答经义,共有两题。
其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二: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其三:以二月为题赋试贴诗一首。
秦钟暗暗叫苦,别说墨义,即便是填空题,也是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五十题贴义,一题都不会写。
不禁提着笔,四处乱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