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庄青山未曾入仕,在文学祭酒晋昌面前还能坦然自若,可他真的见到了皇家宗室成员,却只能算是个普通人,况且从文学祭酒话语中称呼的少君来看,眼前的少年极大概率是淮南王太子。
就如同太子是天子储君一样,淮南王太子是淮南王储君,庄青山刚才还在说君臣天地之间的关系,此时淮南王储君当面,他就算心里有其它想法,也得依照《公羊传》主张来应对眼前的事情。
“我在这里做客,竟然教训了淮南国少君,这就是我的不对了,还请少君恕我眼拙。”
庄青山起身致歉,却只是在身份尊卑上做文章,而不提刚才争论之事,显然仍有不服之意。
刘迁便就事论事道:“孔夫子言‘有教无类’,我能凭借王太子的身份登上讲坛,却不能让人心里信服。
因此,在今天的争辩之中,还需要真正的言论来让人心服口服,现在你可以暂且忘了我的王太子身份。
你说拥有‘天命’的天子方能和天的‘天意’进行天人感应,可世上还有方士和仙神存在,方士装神弄鬼之举,岂不是有被当成天意的可能?仙神引起天象的变化,莫非也能算作天意?”
方士即所谓方仙道或神仙家。又以所主方术不同而有行气吐纳、服食仙药、祠灶炼金、召神劾鬼等不同派别。
有些方士或是为了资源、或是为了名声、或是为了显赫来到帝王身边,其中就有一些装神弄鬼之辈。
刘迁让别人把他暂时当做来此辩论的普通人,可庄青山又怎么可能真的就这样做了,然而为了维护他《公羊传》一派的主张,他只能面带谨慎道:
“孔子的仁,乃是仁德,有了仁德就能仁爱、仁政。仁是最早的道德原则,然人有仁德,天也有仁德,即天之道德。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便是说天有意志。君王若是违背了天意,天就要根据道德原则降下灾祸和天象来警示君王……”
刘迁从始至终都没有否认天意,就如同元神修士的气、意、图、名、形、事、约、时、物九重天一样,天有名,就有图之天象,就有天意。
他否认的是只有天子能和天进行天人感应、天通过各种灾异的形式进行谴告和惩罚的主张。
“天有天意,并不代表天会因为人或君之事而动怒。《道德经》曾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说到这里刘迁忽的就是一顿,他刚才还劝文学祭酒晋昌不要以黄老之学应对,没想到庄青山对孔夫子言论曲解之后,他因对儒学所知甚少,却也落得以老子的《道德经》反驳。
();() 到这一步,刘迁似乎已经束手无策,庄青山见此脸上便逐渐泛起了胜利式的笑容。
然而还不待庄青山开口,刘迁身边的王太子舍人忽然张口了。
“少君年纪尚浅,还未曾读过多少经书,我乃王太子舍人余七,当为之辩。
《荀子·天论》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此言一出,庄青山就变了脸色,因为荀子的这篇《天论》就是在说“天人之分”,而荀子在儒家的地位非常之高。
韩非子就曾言:“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在八家之儒中,就有孟、荀两家。
刘迁则是心中一动,他的元神之相如大日一般高高悬挂在神仙府上空,静静地等待着他的死亡,然后性命归一,待他阴寿耗尽,元神之相就飞入上天成为太帝的臣子……岂不是如荀子所言“天人之分”一般无二?
就在刘迁若有所思之时,王太子舍人余七终于说到了重点。
“……夫星之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