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章邯开始对速不台解释道;“很简单!利益之争。
宋国皇帝之前一直受到权臣史弥远的掣肘,苦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把压在自己身上的这座大山搬走。此时的宋国皇帝赵呁心气是相当充足的。
且他的动机也很纯粹。
一是通过这次收复两京的军事行动,建立更大纵深防线的同时加强对手下军队的控制,满足国内百姓对收复故土的期盼,加强皇权的统治基础。
二是通过这次行动,对士大夫集团进行二次拉拢,增强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力度。
三是通过这次行动,缓和国内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因为只有国家的地盘大了,手中的才有更多的筹码来平衡各方利益。
综合这三个方面来看,宋朝小皇帝应该是目前宋国最迫切完成这次行的人了。
且如此一箭三雕大的好事,宋国皇帝一定认为就算和我大蒙古起一些冲突也是相当值得的。因为自从“宋金海上之盟”后,我们可以看到金国是怎么对宋国的。那么以后我们蒙宋接壤爆发冲突也是大概路事件。
南宋方面的人都很清楚,既然迟早要打,不如趁我们汉的兵力空虚率先占据主动权。”
说到这里章邯暂时停下顺了口气。
速不台感叹道;“按照你的思路看,确实值得搞。看来宋国小皇帝还是有些远见的,我们很多人都小觑对方了。但我还是有一个疑问?”
速不台感慨完后,看了眼章邯继续问道。
“不是老夫吹嘘,我是从最初就跟着前大汗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的。且这几十年来我大蒙古南征北战,四方无不宾服。就算偶有跳梁小丑,但也是疥癣之疾,无伤大雅。而我蒙古铁骑更是无坚不摧纵横四方。”章邯看到速不台说起这些一脸高傲状,不由点点头附和道;
“师傅说得不错。自铁木真大汗从漠北起家,完成对蒙古的统一后。接下来的扩张我蒙军骑兵的战斗力确实有目共睹。说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丝毫不为过。”
“说得不错!既然你也认同就应该清楚知道,宋国方面对我们军队实力了解一点也不弱。他们应该明白招惹我大蒙古后,我蒙古若举大兵南下,宋国必然很快就会步金国后尘的结果。
就算他们有点战力,也是苟延残喘罢了。且就连被我们屡次暴打的金国都能打得宋国屡屡败退,换我大蒙古话结果不言而喻,宋朝君臣这么做值得么?”
速不台颇有深意地看向章邯,伸手微微轻抚着花白的络腮胡子。
这么明显的表情,章邯自然看到了。
暗道;看来蒙古高层对南方宋国的战力普遍看不起的态度,由来已久,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就算是孟珙在蔡州之战有亮眼的战绩,蒙古高层最多也就是觉得宋国可能有那么一点实力罢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人,因为蒙古的崛起之路太顺了,简直比小说还魔幻。
纵观现在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军队和蒙古骑兵确实有着着极端性的代差。除非火器大规模的兴起,不然成集团的骑兵帝国就是所有军队的噩梦。
从中原王朝上千年和草原帝国交战就能看出;要想压草原帝国一头,新兴农耕王朝前期必然需要韬光养晦,暗中积攒实力。直到自己的骑兵部队大规模成型的时候,以骑制骑才能收到效果。
遵循这条路走的中原王朝成功者,如汉唐,无不是达到了封建帝国的巅峰。而玩砸者,如西晋五代,无不是给中原带来数百年的灾难。可见强悍的骑兵在其中扮演的重要性。
但凡事都得分两面看。
在章邯看来,蒙古这些高层的盲目自大却是显得有些浅薄了,殊不知中原王朝能和草原帝国相互纠缠数千年,且大部分时间都占据主导地位,岂能没两把刷子?
故章邯对速不台的傲慢不以为意,淡定自若地反问道;“不知师傅可读过《孙子兵法》乎?”
闻言速不台满脸倨傲不屑道;
“老夫自然读过。但这和《孙子兵法》有什么关系?难道你认为凭借宋国那点国力凭着一部兵书还能翻盘不成?”
说完,速不台目光灼灼斜睨着章邯。其脸上的表情也变得阴沉。
速不台不知道的章邯为什么这么问。难道自己这个弟子不知道战争胜负的关键,拼得是双方的综合国力么?而计谋在大多数时候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罢了。
如果自己这个学生真的认为凭借一本兵书南宋就能抵抗蒙古大军,只能说明自己看错了人。
见速不台脸色阴沉,章邯知道自己的说法让师傅误会了,但他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露出一丝笑容。
接着速不台就看到自己这个弟子弯腰抓起一把嫩草,随后直起腰把手中的嫩草送到马的嘴里,云淡风轻地吐出一句世人皆知的话。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