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屋外找了一圈,除了这个酒坛子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发现。
算了,明天去酿酒厂问问。
杂物间的小酒坛搬出来洗洗涮涮晾干,搬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她没抱稳,酒坛子从她手中滑落,砰地一声掉落地上。
好险没有摔碎。
抱起坛子走了两步,感觉不对劲,刚才那声,不像是坛子掉到地上该有的声响,撞地上声音应该更实在一些,她怎么听出了空气感呢
回头仔细查,好家伙,扫开地上的那层土,揭开木板,下面居然是空的。
好多年没打开的地窖,突然打开,香浓的酒味飘出来,熏的她往后仰。
云端对白酒没什么特别好,也不像那些长期喝白酒的人能品出什么酱香、清香的不同,就是大概知道什么味儿,社交的时候也能喝上几杯。
她爷爷存的酒,明显和她之前喝的白酒不是一个档次的。
地窖里酒味儿太浓,她不敢点煤油灯进去,去屋里拿了个手电筒,顺着架好的梯子下去。
手电筒的光线扫过整个地窖,这个地窖挖的深,也挖的大,差不多把外面院子地下全部掏空了。
地窖里依次摆放着大大小小数十个酒坛子,每个酒坛子上还贴了标签,大概写了一下,是某年某月存的酒,有些里面泡的是药酒,又专门另写了一张签子,比如最常见的跌打酒、滋阴养肾酒。
地窖里存的酒,年份最短的也有六七年,年份长的,还有建国前的酒。这种二十年以上的酒,她连坛子都不敢打开,生怕影响保存。
从年份上得出,爷爷在的时候,应该是每年都买了几坛酒存着。
现在她想买一坛几十斤的酒存着,那可不容易。
之前也没注意,哪些单位有酒票来着能搞到酒票她也想存一点。
地窖里有几个酒坛里面剩下的酒不多了,她把里面的酒倒腾出来,倒到小酒坛里装着。空坛子搬出去,留着酿葡萄酒用。
傍晚,等张红明夫妻俩下班了,云端专门去找他们。
“什么,你想买酒”
云端点点头“我爷爷以前每年都要买几坛酒存着,我想着,这也是好事儿,酒不是越陈越香么。”
“咱们酿酒厂出去的都是瓶装酒,一坛一坛的酒,酿酒厂里最小的坛子也是三十斤一坛,酒票不好弄。”
罗桂芳拍了丈夫一下“不好弄又不是不能弄。”
罗桂芳对云端说“这个事儿包我身上了,我给你换去。”
她是做后勤工作的,接触的人多,有渠道能弄到酒票。现在这个年代,粮食才是最重要的,酒这个玩意儿,如果不是送礼,自己家喝不喝无所谓。
“那就先谢谢罗婶了。”
罗桂芳拉着云端细谈,问她想怎么换,用粮票换还是用钱。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票换,不过肯定有人不乐意,还是钱和粮票好用。
梁怀瑾和孟叔叔都给她寄过粮票,她自己也在金水市换了一些,手里粮票富余得很。
云端一下拿出六十斤粮票吓了罗桂芳一跳“你不会把粮票都给我了吧你们家冬天吃什么”
“哈哈哈,那肯定不能。”
她家吃的粮食都是陶艺馆餐厅里面的,还有一些跟人换的一些杂粮,粮票放着放着就多了。
罗桂芳说“你给的粮票有点多了,就算换五十斤的酒票也用不完。”
“那就多换点,能换一百斤最好。”
“那我先去打听打听。”
后面几天,云端在家折腾葡萄酒,罗桂芳揣着云端给的粮票活动开了。
罗桂芳换的酒票太多,不知道怎么就传到厂长耳朵里去了,把罗桂芳叫去办公室。
罗桂芳心里早就打好了腹稿,厂长问,她马上就说“这是帮云端换的,我们家什么情况领导还不清楚吗喂饱一家人的肚子都费劲儿,哪里有这么多粮票来换。”
“云端是谁”
“云端啊,我家邻居。云归林你认不认识早年间每年都要找酒厂买几坛做跌打酒,云端是她孙女。”
“云老爷子我记得,她孙女干什么的,怎么有这么多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