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东坡家事娇姐结局 > 第五十六章 孤山遥祭欧阳修(第2页)

第五十六章 孤山遥祭欧阳修(第2页)

径山本属于天目山的东北峰,因中有径路,能够通往天目山主峰,所以被称为径山。“众峰来自天目山”,这是苏轼对于径山的认识。“嗟予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问龙乞水归法眼,欲看细字销残年。”,正值壮年的苏轼,已觉得自己当下的世道正在变得愈加艰难,唯有通过研读子集经卷来聊度余生了。

但是,若以为苏轼单单就是出去游山玩水,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后来苏轼对于苏州、湖州、常州水患的理解与治理上,就可以看出苏轼在当地的水利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自径山归来,见吕察推吕仲甫寄来了一首诗。

吕仲甫,字穆仲,是丞相吕蒙正在之孙。小吕刚开始任杭州教官,苏轼到此地时已改任此州的观察推官。观察推官,即观察使属官。职责是观察州置,掌助理郡政,由士人充任,从八品。

收到小吕的诗后,苏轼就像是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迫不及待地唱和了一首。然后在当天晚上夜宿望湖楼上时,又和了一首。夜间还在凉风习习的西湖上泛舟,一口气写下了五首七绝,这也算是后来苏轼描写西湖的惊世名作横空出世前的练手吧。

焦千子,字伯强,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人。和苏轼一样,小焦也是欧阳修的门下,其时正出任无锡县令。后来,苏轼还曾给他出过主意,开挖了堰渎将梁溪之水倒灌进入京杭大运河,解决了运河干涸、船运停顿的难题。

不过这时候,苏轼向焦知县求诗,是因听说他的属地无锡县的惠山寺有“天下第二”的惠泉水,此泉始发于袤丈之沼,疏为悬流,绕禅房一周后,到达禅床,再潆洄于法堂之侧,最终才灌注于德池。“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之所以求诗,苏轼是想让焦千子用诗给自己好好地描述一下此泉的盛况。

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吟诗作画才能让苏轼真正地身心愉悦起来,这毕竟才是一个文人的标配!

任伋,字师中,眉州眉山人,与苏轼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此人从小善学,颇能通其大义,读书不治章句(不求甚解之意)。任伋与其兄任孜,相继举进士中第,知名于当时,眉州人皆敬之,号之“二任”。苏轼的老父亲苏洵在世时,尤其与二人相厚善,因此二人的关系也算是世交了。特别有缘的是,当苏轼还在凤翔任上,任伋要去赴黄州通判任,当时的苏轼还作诗为其送行。

();()  这几天,老任(年长苏轼十九岁)给苏轼寄来了自己的诗作,大意是想以老乡的身份规劝诫一下苏轼,在当前的政治氛围之下,让他不妨以诗酒自娱,不要轻易地对时局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

接到老任的书信,苏轼自觉很是亲切,“已成归蜀计,谁借买山赀”,在苏轼的和诗中已经透露出,他实在也是厌倦了这种四处奔波的官宦生涯,早有“买山而隐”的想法,但是自己空有一腔抱负还没有为国家社稷出力,怎敢抛下君王的江山于不顾呢!

次日,杭州一把手沈立想邀请苏轼这位朝廷派来的通判一起出游西湖。

苏轼知道,老沈自从去年正月自越州移知杭州,如今刚刚在任一年半的时间,听说上头已派陈襄前来接任。所以说,老沈目前的任务就是维持局面,坐等新任知州的到来。

苏轼因有事没有赴约,但是次日把自己偶然得到的一支并蒂莲带给了老沈,并作诗向老沈表达了问候与留恋之情,“水仙已恐公归去,故遣双莲一夜开”,“而今父老千行泪,一似当时去越时”。

到了宋代,已经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当朝的官府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所以,官员们在自己的府邸就能够知道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

熙宁五年的闰七月二十三,苏轼就是从邸报中得知了恩师欧阳修在颍州逝世的噩耗。

苏轼读罢邸报,当场为之恸哭,随后又跑去了孤山上,将此噩耗第一时间告诉了慧勤慧思两位长老,慧思长老还写下了一首小诗来安慰苏轼,苏轼说,虽然恩师欧阳公从未来过杭州,但是在这孤山下,能从两位大师的口中听到与欧阳公的昔日过往,也是令人分外亲切的,“犹喜孤山下,相逢说旧游”。

自从这次苏轼在慧勤的僧房里哭过欧阳公后,此后每逢再见到慧勤,只要一提起欧阳修大人,慧勤也是没有不失声痛哭的。慧勤并没有打算闻名于世,而欧阳修大人也并没有什么恩惠给予过慧勤,难道是慧勤是为了私利吗?——那原本就是慧勤的贤德使然。

苏轼远在千里之外的杭州,加之有官事在身,本该前往颍州祭奠一下自己的恩师,但却不能成行。除了深感愧疚之外,苏轼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恩公写下一篇祭文,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限哀痛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