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启原本心情不错。
梁王已经入瓮,窦太后也忙着收拾刘荣搅和出来的动荡,根本没工夫心存疑虑。
接下来,天子启自然便可以撸起袖子,专心准备起《削藩策》,以及后续平定叛乱的事。
但在听到周仁这番汇报之后,那抹淡笑虽仍挂在天子启脸上,但天子启眼底,已经是看不出丝毫喜意。
“丞相,当真是老成谋国啊……”
“竟还真就被丞相说中了。”
“——齐系七王,欲反者六;”
“淮南三王,也只有一家忠臣。”
···
“齐系六,淮南系二,再加上吴楚,还有替刘濞联络匈奴人的赵国……”
“——这,便是十一国了啊~”
“今我汉家,满共也才不过十七家——满共十七家诸侯藩王而已……”
似是无喜无悲的道出此言,天子启背对着周仁的身影,却是在眨眼间多出了一股莫名的萧瑟。
如今汉家,北有燕、代、赵戍边三王;
东有吴、楚二王,及齐系七王。
南方则是淮南系三王,以及如今汉室仅存的异姓王:吴氏长沙国。
以及,镇守关中门户的梁国。
按照周仁的汇报,以及天子启方才的总结概括,汉家总共十七家诸侯藩王,总计有十一家,会成为这场‘吴楚之乱’的参与者。
虽然情况很不乐观,但也还是有六家——超过三分之一的诸侯决定做‘忠臣’,情况似乎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但天子启心里很清楚:这账,根本就不是这么算的。
北方戍边三王,燕王刘嘉垂垂老矣,又因太宗皇帝归燕国宗祠于自家,而历来忠于太宗皇帝这一脉;
代王刘登,更直接就是当今天子启的异母弟:代孝王刘参的儿子,本身就是太宗皇帝这一脉的人。
乍一眼看上去,燕、代、赵戍边三王中,与草原直接接壤的燕、代二国不会反,赵国就算蠢蠢欲动,似乎也无法翻腾出多大水花。
但事实却是:赵国的立场,将直接决定汉家北方边墙的安稳!
至于原因……
“太祖高皇帝临终之际,将周昌任命为赵国相,并留诏:边墙有变,赵国相可自主召集燕、代、赵三国之兵,先行应敌,而后补奏长安。”
();() “待吕太后时,吕禄为赵王,更是得吕太后诏令:凡边墙有变,赵王可自主调用燕、代、赵三国之兵应敌,不必奏请。”
“自那以后,我汉家的赵王,便具备了调用戍边三王兵马,以应边墙之变的权力。”
“就连先帝,都碍于匈奴人的兵峰,而只能默认此制……”
以莫名平和的语调道出这番话,天子启便稍侧过身,朝身后的郎中令周仁一挑眉。
便见周仁也满脸凝重的点下头:“确实如此。”
“赵王联络匈奴人,当会是和匈奴人约定:由匈奴人佯攻边墙,使得赵王可以借机调用戍边三王兵马。”
“至于这兵马,是会被赵王带去北上抵御外敌,还是南下汇合刘濞、刘戊的吴楚联军……”
这,便是赵国明明不与草原接壤,却能成为边墙安稳决定性因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