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君王习惯用臣子所擅长的阴谋去对抗臣子的阴谋,那这个君王和臣子又有什么分别?这个君王又如何管理臣子呢?历代韩国公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从小被韩君耳濡目染相教‘术’。阴谋诡计用多了,他们哪里还会有魄力呢?”
“自申不害变法后,韩国‘术’起‘义’落,上行下效,君臣民皆只思阴谋诡计,再也没有了铮铮义字的强国精神。民风淳朴的韩国,彻底沦落为最为滑稽荒诞的术治之邦。”
“韩国庙堂君臣的全副身心,始终都在避祸谋人的算计之中。这,就是术治的危害啊。”
韩非是个顶聪明的人,不聪明,也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法家第一人。
正因如此,所以在嬴成蟜讲完之后,他便懂了。
哪怕嬴成蟜所说的话,是将他《韩非子》中的术治完全捶死,是对他法家学说的巨大冲击。
他呆呆地看着嬴成蟜,脸上开始有汗珠滴落。
他的脸色有些发白,右手颤抖着在嬴成蟜手上拿回毛笔,想在纸上写些什么。
那颤抖的毛笔在纸上留下一个个墨点,一道道划痕,很快纸张上便纷杂不堪,就像是韩非的心。
他一直以来尊称为申子的申不害,是摧毁他祖国的罪魁祸首。
他以为韩国称霸天下契机的申不害变法,真相却是韩国走向深渊的阶梯。
这位法家第一人,口吃不善言而善写的韩非,在这一刻真的想写出反驳嬴成蟜的话,想要证明嬴成蟜说的是不对的,是错误的。
但那点点和线线越来越多,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他倔强得不肯放下笔,就像是那年他倔强得在秦国朝堂上,不肯为秦国出谋划策一样。
嬴成蟜轻叹,站起身道:“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坐拥天下最大铁山的韩国,这些年做了什么呢?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想要夺天下,谋人可以,却必在强己之后。”
“而韩国很有意思,迷恋术治,不思强己,只思谋人。秦占韩地,韩割让上党予赵,号为资赵移祸。再割八城联周室,又号肥周退秦。遣水工郑国入秦大兴水利,分明强秦,号为疲秦。”
“亘古以来,何曾有过如此荒谬之谋?为谋人而损己身,且不思强己。韩国术治之风盛行,怪癖尤烈。如此韩国,虽上天不能救也。韩国不亡,天下正道何在?术,不应存于法。”
《申子》有言:申不害教昭侯以驭臣下之术。
《史记·韩世家》有言: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韩国兴于术,亡于术。
每个身在韩国的人,都会不可避免,不知不觉得沾染术这个字,连韩非这位被嬴政视为偶像的法家大师也不能幸免,在编撰《韩非子》时堂而皇之得将术治写入。
韩术这阵恶风极尽者,当属汉初三杰之一,被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的张良。
其历经战国七雄,秦末乱战,楚汉争霸几代乱世。
以术道亡秦,以术道兴汉,让术之一道达到顶峰。
但以张良之能,也未能光复韩国。最终亦是认清术道终乃小道,不能用以治国,更不能用以复国,只能暗然退隐。
汉高祖刘邦亦是看明这点——谋人之道不可谋国。张良辞行,刘邦轻易便放张良离去。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汉初三杰之首的萧何,其数次辞官而刘邦不放,逼得萧何只能自污保身。其原因就在于萧何善于强己,此是治国大道。
刘邦怕他前脚放萧何离去,有诸侯王后脚就请走萧何治理内政。
年后,那诸侯王兵精将足,再来和他这个汉帝争天下。
是以刘邦宁可杀了萧何,也不会放萧何离去。
但这些都是后世以上帝眼光才能看到的,身在当世之人有时代局限性,是看不到的。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人知道这么大的王朝应该怎么治理,怎么运行,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就算是嬴成蟜这个开着上帝视角的现代人,也不能将这个新生王朝治理的尽善尽美——后世所学不能生搬硬套,适合现代的制度不一定适合古代。
虽然嬴成蟜不确定哪些可行,但他至少知道,哪些是不行的。
他最后说出这些话,并不是想要打击这位故国已亡的可怜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