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黄钺等五人出了沧州,便向大名府走去。
大名府是个好地方,杨志、索、卢俊义、燕青等人没少在大名府溜达。大名府城高地险,堑阔濠深,人物极尽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大名府在北宋很重要吗?太重要了!因为大名府是北宋的五京之一,全称是“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和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并称“三大都”。另外,北京大名府又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并称“四京”。
北京大名府在北宋是个什么级别的存在呢?北京大名府差不多就相当于德国的巨人城市“南天王”慕尼黑。说了半天,北京大名府在哪呢?在河北,就是后世的邯郸市大名县东南一带。说起“大名”的起源,还得从“万”姓起源的鼻祖说起。与中国绝大多数姓氏一样,万姓也是一个多源头的姓氏。万姓的起源,源头较多,中国能见到的万氏族谱中,几乎都把出自姬姓的毕国后裔——毕万作为公认的姓始祖。毕万何许人也?这话还得从周文王姬昌说起。
众所周知,周文王姬昌是周朝的奠基者,在位o年,在他当政的第年开始称王。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视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开拓疆土,为儿子周武王姬灭商奠定了牢实的基础。周文王的第个儿子叫姬高,是周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周文王死后,他的大儿子姬考(伯邑考)早逝,所以由二儿子姬继任,是为周武王。周武王继位后,作为叔叔的姬高成为周武王的得力助手。公元前o,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姬高与哥哥姬旦、姬奭等,护卫周武王进入商都拥戴周武王登基称王,建立周朝。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姬高被封为公爵(周朝时五大爵位公、侯、伯、子、男爵中的最高等级),封地在毕地(陕西咸阳)。姬高在毕地建立诸侯国毕国。按当时的惯例,他被称作毕公或毕公高。周武王死后,毕公高成为顾命大臣之一,与周公旦、召公奭等一起相继辅政周成王、周康王,使得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展,形成前周时期“成康之治”的盛世。
毕国存在oo多年后,被西戎灭掉。毕国的公族子弟沦为平民,四散逃亡,并以国名为姓。其中一个叫毕万的人,流落到了晋国。毕万靠着一身本事,成为晋献公的谋臣,晋献公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明君晋文公重耳之父。
当时已进入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时,国势日益强盛。晋献公在前期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公元前年冬天,晋献公对军队进行改革扩充,随后对周边的个小国耿国、霍国和魏国动战争。战争中,晋献公作为主帅,站在战车的中间;站在左边的是大将赵夙,站在右边的就是毕万。
君主的战车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站在右边的人,当时被称为车右,不是君主信得过的人,没有资格担任。车右的人选,都是有勇力的人,主要任务是拿着武器保护战车。遇到敌人要负责冲杀,遇到地势险阻战车难以前行时,要下车去推车。所以,毕万能担任车右重任,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场战争中,晋献公一举灭掉了耿国、霍国和魏国,赵夙和毕万战绩卓着。为奖励两人,晋献公任命两人为大夫,把原耿国的土地赐给了赵夙,把原魏国(山西芮城)的土地赐给了毕万。因此,毕万又被称为魏万。
毕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溢,晋国大夫,谥号“文子”,以“万”为姓;二儿子洪,也是晋国的大夫,谥号“武子”,以封地邑名“魏”为姓。由此,毕万后裔分为万、魏两姓。毕万被封到魏地后,晋国大夫、卜官郭偃给毕万占了一卦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毕万被封在魏地,是大吉大利的兆头啊。“万”是盈足之数,“魏”同“巍”,有高大雄伟之意,得此封赏,符合天意。总而言之,郭偃预言毕万的后代必定昌盛,会越来越兴旺达。从此“大名”就成为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这也为日后以“大名”的名字给这一地区命名留下了伏笔。
oo多年后,毕万的后人魏斯果然不负众望,在公元前o年与赵、韩家族“三家分晋”,建立魏国。后来的魏武侯以大名一带作为别都,称为“元城”。
隋炀帝开大运河,魏州有码头三处、渡口八个,尽得水运之利。唐朝时,魏州成为黄河以北的政经中心,经济非常达。安史大乱后的唐德宗时代,河北军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有个侄子叫田悦,此人自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五代战神、唐庄宗李存勖就是在魏州称帝的,进而灭梁雄霸中原,虽然四年后自己也死于非命。而五代周太祖郭威就是在大名府起兵,建立周朝的。郭威起兵时,留一个人守大名府,此人名叫柴荣,郭威养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梁山不老请大家收藏:()梁山不老更新度。
西汉初年,元城建县。因西汉末年元城县委粟里王莽家族“凡九侯五大司马”(王莽的伯父、叔父人位居宰辅,“家凡九侯,五大司马”,声势显赫,不可一世。),又称“贵乡”,因历史上天雄军威震一方,又别称“天雄”。自曹魏在元城建阳平郡至抗战期间,先后有贵乡郡、魏州、武阳郡、河北道、兴唐府、广晋府、河北路、大名府、北京、大名路、直隶省会、冀南道、大名道、大名专区等三十多次县级以上的行政机构设在大名,其中三次作为国都,七次作为陪都,八次相当于省级,十余次相当于地市级。大名作为黄河以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长达一千七百年,作为国都、陪都长达一百三十年,这是大名展史上一段极其壮丽的时期,也让大名的衙署文化达到巅峰,决定了大名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上的大名府,有盛唐名相狄仁杰(击退契丹)、北宋名相文彦博、韩琦、寇准、吕夷简(北抗辽国,使大名府为北宋的陪都北京)、包拯(大名路转运使)等功着青史,万世流芳,寇准留下的“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为千古衙联。着名文学家、诗人欧阳修、苏澈、黄庭坚等,居官在此,吟诗放歌,留有佳话。
五代之前,中原政权还拥有幽云十六州,有地利之险。但晋高祖石敬瑭这老杂毛做了汉奸,把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中原无险可守,大名府的重要性就突出起来。契丹骑兵南下,宋朝只有重兵屯于大名府,才能阻止契丹骑兵南下。大名府堪称是东京开封府的北方门户,大名府若是丢了,四面开阔的开封是无险可守的。
宋仁宗庆历二年(o年),契丹大军准备南下“打草谷”,就是武装掠夺,在幽州集结重兵。消息传到东京,对外向来萎靡的北宋君臣商议对策。很多大臣认为契丹强大,还是和契丹议和,无非多花钱买个平安。还有更绝的,说钱断不能给。那怎么办?很简单:迁都逃跑。这个荒唐的建议被宰相吕夷简给骂得狗血淋头,说我能往,契丹也能往,我们能跑得过他们的骑兵?北方无险可守,一旦丢了,就再也夺不回来了。宋仁宗问计于吕夷简,吕夷简的态度是:绝不能迁都,动摇人心,求和又有损国威。唯今之计,只有以强硬对强硬,契丹有狼牙棒,我们也要狼牙棒,才能让敌人敬畏我们。
吕夷简曾在大名府做官,知道大名府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大名府控扼河朔,号称北门之锁钥,守住大名,就能守住黄河防线,则开封无忧。吕夷简劝宋仁宗在大名府建都,告诉契丹人,皇帝准备亲征,让他们断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吕夷简几乎就是寇准再世,当年契丹南下澶渊,要不是寇准力排众议,北宋早变没了。这事很有名,吕夷简这次名气不大,但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寇准那次。如果不是吕夷简,北宋又想卷铺盖溜之大吉了。宋仁宗“听人劝,吃饱饭”,在当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开始修建都城。听说北宋重点经营大名府,契丹人果然打消南侵的念头。
大名府只是北宋的陪都,皇帝不会经常来这里,但事关开封的饭碗,谁都不敢在北京大名府的问题上玩火。其实早在升北京之前,宋朝就特别重视大名府,能来大名府当官的,那都是朝中一线重臣。比如有寇准、王钦若、吕夷简,以及韩琦、欧阳修、宗泽。
这次,黄钺为何千里迢迢地,来到大名府,就是要找到梁山头领蔡庆。蔡庆也无甚大本事,但上梁山之前,也是个公务员:监狱长。他这个监狱长也不大,但里面管着一个重要囚犯——卢俊义。蔡监狱长是个相当精明的人,蔡庆这个人同戴宗不同,场面上做事情还是非常上路的,比方说燕青想要给卢总送点饭,蔡福也不为难他。再比方说,卢俊义的管家李固与卢俊义夫人贾氏有了私情,先赶走燕青,又与贾氏串通陷害卢俊义私通梁山,所以,卢俊义就被关进蔡庆为监狱长的监狱。李固想将卢俊义斩草除根,蔡庆对卢俊义应该还是同情的,但生意是生意,如果卢总这条命能给我们蔡监狱长带来oo两黄金的收益,那么廉价的同情心就不值几个钱了。不料,当蔡监狱长同李固谈拢后不久,梁山的柴进就找上门来。柴进也不废话,表明身份,然后一出手就是ooo两黄金拍在桌上,让蔡庆留卢俊义一命,然后话里软中带硬地告诉蔡庆:“如是留得卢员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点儿差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意思是你蔡监狱长好自为之,卢总若有个三长两短,梁山肯定是不会放过你的。梁山这一招很狠,威逼加上利诱,蔡庆一个小官僚当然压力很大。
柴进的话相当有分量,蔡庆当场就吓得一身冷汗,半晌答应不的。蔡庆一个小小的监狱长,要是敢不收梁山的钱,灾难可能就在眼前,所以不妨卖梁山一个交情,就用梁山这笔钱来向梁中书和负责本案的张检察长那里买卢俊义的一条命。由此可见蔡庆是相当懂得审时度势的一个人,做事也非常理性。但这么一来,蔡庆也就同梁山绑在一条船上了。所以,蔡庆和梁山好汉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最后成了梁山行刑副头领。征方腊时,他又干什么呢?藏在战友们后边做督战队长,所以,他活下来了。征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但他的优点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非官场上混的人,于是辞官回乡。怎么回的呢?——蔡庆跟随关胜,仍回北京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