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问题和刘协处理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唯北方几个边患解决,陈飚很快就结束会议。荀彧去招降阎柔,并在邺城,陈飚又迫及待,就单独召见了贾诩。
“文和,你乃臣,见多识广,孤一事烦恼,望你能够解惑?”
“既庐江王臣属,自然要庐江王效力,知何事?”
“今据冀州,很快也就能攻下幽州和并州,两州比邻辽东公孙康、乌桓、鲜卑和匈奴,如何才能保障边境安全?”
贾诩并答,而思考了起。过了一会儿,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幽、并两州地处边境,四大边患着实易解决,皆因四者均地处遥远地,大军要攻,就得长途跋涉。过,对庐江王而言,许什难题!”
“哦,此话何解?”
“据所知,庐江王在长江、黄河及淮水岸边正大建港口,依托水路运输货物,此战也靠水路押运粮草。军水军就可以直接走海路到达辽东,所以公孙康算什,庐江王直接派遣大军过海,一战可定。”
贾诩看法和徐庶基本相同。
“幽州地,虽边远,但庐江王可在幽州靠海处建几个港口,例如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等郡各建一港口,可屯重兵于渤海郡。”
“一旦幽州变,从渤海直接走海路进军到右北平,再走卢龙到柳城附近。前只需十天左右时间,就到达乌桓聚集处腹地。比当年曹攻打乌桓要容易多了,光行军就少了一个月以上。”
“且走水路能到达辽西、辽东属国,亦可应对北方鲜卑。如此一,幽州东部安全即可安全拱卫!”
“至于幽州西部代郡位置,位于鲜卑和乌桓交界处,则需谨慎,以见,应选择在乌桓和鲜卑中威望镇守,以获得乌桓和鲜卑信任,再屯以重兵以震慑他们。”
陈飚听了点了点头,贾诩想法跟徐庶差多:“那文和以该派谁去镇守呢?”
贾诩微微思考:“几个比较合适,一个田豫田国让,另一个阎柔,另外,庐江王可以让田畴田子泰出面。”
“田畴田子泰?”
“正,当年曹攻乌桓时,就他建议走卢龙,此乃右北平,极仁德,在乌桓和鲜卑中威望极高,若他出面,乌桓和鲜卑必敢作乱。”
显然,贾诩更看重田畴。
“若孤想消灭乌桓和鲜卑呢?如此便可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问题!”
贾诩拱了拱手:“若庐江王此志向,亦大汉福,只时机成熟,庐江王应集中兵力,攻关中和益州才。待天下大统,庐江王再调兵力,消灭乌桓、鲜卑,解决边患。”
陈飚想了想,也觉得贾诩说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