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
《如果·》上映,打响2005年贺岁档第一战。
不过,这部影片缺席了西an的主流院线,只在个别影院上映。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使得很多人对《如果·》的质量产生怀疑。
如果是一部不错的影片,西an的主流院线为何不愿意放映?
这不是跟钱过不去吗?
对此,有记者采访了西an的主流院线。
院方如此解释:“我们过该片的片花后,觉得这是一部文艺片,而且还带着歌舞性质,不太好卖。”
“如果是一部特别好的片子,我们是不会放弃的。”
“比如《无极》、《千里走单骑》、《情癫大圣》我们都是与全国同步上映。”
显然,院方的眼光是犀利的。
《如果·》这部戏,投资高达8000W,最后内地票房只有3000W。
不过,记者随后还了解到另一层原因。
《如果·》收缩阵地,改变了发行模式。
只选择与京城、魔都等票房重地实行分账发行,而对票房相对弱一些的院线实行拷贝买断。
比如,一个拷贝买断设立底价10W到20W元不等,票房超过20W就参与分账,没有超过20W,院线倒给拷贝的钱。
发行方的盲目自大,自以为有着国内第一部最大型华语歌舞剧情片名头的《如果·》能够拿捏全国各地的院线。
事实却是他们高估了自身,当他们实行这种分账模式时,根本就没有主流院线搭理。
双方,一拍两散。
当然,哪怕合作模式再霸道,只要影片能赚钱,院线还是会同意。
因此,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片花的主流院线,认为《如果·》这部影片不足以与他们实行保底分账的票房分账模式。
或许,如果《如果·》没有实行区别对待的分账模式,成功在除了京城、上海等票房重地的其它院线上映。
那么票房很可能不止3000W,而是会往上翻一翻。
然而,谁让《如果·》,就是要选择这种区别对待的分账模式呢?
对于内地院线而言。
就算是港岛那边的导演执导的电影又如何?
就算是代表港岛争取到奥斯卡提名又怎么样?
又不是陈恺歌的《无极》。
哪来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