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的沉默过后,娜仁开口,声音从凝滞低哑逐渐变得清越有力,“我只是觉得,若是这件事这能做成,那于天下而言,都是一大幸事。”
在她的时代,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老人,做成了这件事,拯救了许许多多的人,是真正的伟人。
她不求留恒能有那般足以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但凡能得其一二,也是一件幸事。
康熙其实并不清楚娜仁的那一份情怀与唏嘘感慨,但此时,他莫名地感受到了娜仁的情绪。他也微微一顿,抿了抿唇,长叹一声,“是啊,若真能成朕打算为恒儿之母追封王妃,赐满洲大姓。”
“追封也罢,能有名正言顺与隆禧并肩的名分,阿娆会乐意的。但赐满洲大姓便算了吧。”娜仁道“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这样追封赐姓,只怕反而叫亡者不能安眠。”
这话除了她,没人敢说。
甚至是留恒,也没有这样说的立场,因为他是新觉罗家的子孙。
但娜仁与康熙口无遮拦惯了,此时康熙闻她所言,竟也没觉得有什么放肆悖逆之处,只微怔片刻,轻叹着点点头“这话也是。再等等吧,等恒儿那边有个结果再议。”
“不急。”娜仁眯了眯眼,她的记忆力是极好的,这会仔细回想了一下,阿娆的身形面容在她的记忆中竟还算清晰。
那样清冷孤傲,即便在当朝帝王驾前也不卑不亢的人,即便是为了情,也不会在姓氏这种事上低头的。
她可以为了隆禧做出许多退步,是因为隆禧也同时为她付出许多,最后也被隆禧的一片赤诚炙热之心打动,心甘情愿地不求名分,只求与隆禧生同衾死同穴。
但姓氏这种事,她绝不会退步。
君不见,她临产前,太皇太后曾想抬她入汉军旗,挂在朝中一七品小官家中为养女,被她毅然拒绝。
便是亡故后,她的灵位上,虽有先纯靖亲王侧福晋这等字眼,姓氏在她的坚持下,仍是她生来带着,父母恩赐的那一个。
即便是为了成为写着更好,更能够与隆禧堪配的那一位亲王福晋,才为她赐姓满洲著姓,想来她也不会愿意的。
即便故人已逝十几年,娜仁对此也莫名的坚持。
索性康熙心中对此也清楚,暂且不谈这个。
他可以不在意亡者如何想,但生人如何想,他是不能不在意的。
在这件事上,他需要在意的生者无非两个,娜仁与留恒。
娜仁摆明立场不支持赐姓,留恒想来也是跟她同一个鼻孔出气。
或许还有另一个人康熙一时缄默,静静无言。
这件刚刚在康熙心中有了想法的事情,除了娜仁,没有外人知道。
康熙说再议,娜仁便未多言,二人都沉默了一会,然后默契的说起了别的话题。
封下的爵位以三阿哥为分水岭,分明不过相差一年,功绩相仿,母妃位份也相仿,但三阿哥封了郡王,四阿哥只封了贝勒。
虽然从等级不过是差了一级而已,但差别不可谓不大。
四阿哥还能保持住沉稳,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失落来,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康熙冷眼着,心中还算满意。
但情绪总是需要有一个宣泄出来的途径的。
要说宣泄疏导情绪,他就的倾诉对象就有点尴尬难选了。
要说第一人选自然是亲生额娘,但德妃与他关系素来是彼此敬重有余亲近不足,这种不好宣之于口的事情自然是不宜倾诉的;再有自然就是四福晋,可四福晋还小他几岁,虽然沉稳,也会安慰他,但他作为四福晋的依靠,却不愿在四福晋面前流露出脆弱情态来。
这么多年,两个人在宫中彼此扶持,多少艰难并肩挺过,但他因年长几岁,在四福晋面前一直是保护者的姿态,叫他表露出脆弱与压抑是不大容易的。
他心里也觉着别扭。
对他来说最好的倾诉且寻求宽慰的人选自然是留恒,留恒本也是打算留在京中好生安慰他一番的。
但因京郊庄子上仿佛是灌溉水车一类的器具出了问题,他便回去主持,只在四阿哥于信中表达出郁闷之意后请娜仁出面劝慰四阿哥。
要论给人灌鸡汤,娜仁是一把好手,但这件事她确实是不知道怎么劝。
一来,给皇子封爵都是康熙做主拟定的,在这件事上,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连娜仁也不太能琢磨透。
但仔细想想,宫中有母以子贵,自然也有子以母贵。大阿哥已入朝历练多年,封郡王是理所应当,三阿哥是佛拉娜唯一的儿子,旧年也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封郡王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