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心太悲痛了,人到中年,小杨氏生了个胖饺子。
饺子多好呢,那身子骨倍儿棒,打小就热一切运动,上蹿下跳的展示着他那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能耐。等略大一些,又送去了永平王府学武艺,再后来因为在学习上面不开窍,索性就走了武将之路。
到目前来,一切都在正轨上。当然,武将跟文臣是不同的,在和平年代要想建功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不过也没啥的,耐心等待总归是有机会的。
大功告成,现在只差她咽下最后一口气了
呸呸
小杨氏得空了就告诉饺子,当儿子的要孝顺,等她没了以后,一定要好好上供。当然,也因为对儿子上心,小杨氏主动自发的做了很多事儿,一改原先懒散的毛病。
还有馒头
馒头啊,他是大房的孩子,但因为方氏管着中馈,事情特别特别多,一度忽略了他。还好这孩子好养,没人管着也不妨碍他一心进学,但偶尔他还是会羡慕只比他大了半岁的饺子哥。
饺子哥多好呢,他有个恨不得一天到晚跟他黏在一起的亲娘,有个一口气能吃半桌菜的大姐,有个花容月貌好得不得了的二姐,还有一个一巴掌下去能把饺子拍成饼饼的三姐。
真幸福啊
羡慕对吧成啊,小杨氏立马接手了馒头,横竖养一个也是养,养两个也是养,没差的。
小杨氏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等她死了以后,记得多上点儿供品。
多么朴实无华的请求呢
光听着就特别让人感动。
无论是馒头还是饺子,都牢记着小杨氏的话。这饺子还好,他都习惯了小杨氏时不时的来这么一出。馒头就不行了,他回头就问他娘
“娘啊,二婶她啥时候死呢”
方氏反手就是一巴掌糊在馒头的脑壳壳上,费了一些力气才明白了前因后果,她很是无奈。
心说人活着就管好这辈子,你连这辈子都没管好,管啥下辈子呢她也抽空劝了小杨氏,但效果不佳。
考虑到人家小杨氏也没干出太离谱的事儿,不就是要求将来死了以后,子孙后代多供奉供品吗这个要求也不算什么,方氏没多犹豫,就将这事儿给抛到了脑后。
总得来说,老魏家是很和谐的,就算偶尔有人抽个风啥的,但也无伤大雅,对吧
只这般,康元五年到了。
二月会试,三月放榜。
让人吃惊的是,廖先生还真就是榜上有名。只是,乡试考了济康郡第九名的他,这次的会试却是排到了二百名开外。
这个成绩不能说好,但也可以了。
窝头安慰廖先生,说他当年都没考得那么好。又道,殿试的情况跟会试有所不同,说不准能考得更好呢。
一般来说,殿试除了头榜前三是固定的话,二榜取多少名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少了只取几十人,也有取过一百多人的先例。但可以确定的是,二百名开外就肯定只能是同进士了。
同进士如夫人,这要是没考上之前,只会觉得同进士已经好上天了。可要是考上以后呢同进士其实就是殿试落榜的意思,你说心里好受不
廖先生挺好受的
“你不必说这些,我已经圆了乡试的梦,来南陵郡参加会试,既是因为朝廷要求这么做,也是想跟你见一面,当面道声谢。能考上便是我万万不曾想到的事儿,断然不会再奢望其他。”
同进士又如何廖先生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志向,相反,因为先前教了太多年的,他已经将目标定在了县学或者府学的学官上。
如果是县学的学官,但凡是个举人,且言行举止不要太过了,就一定能被聘上。府学的难度就高了,可如果是同进士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兴许他还能去试一试省学那边,万一被取上了呢
廖先生明白自己的情况跟窝头是不同的,旁的不说,在一群年过半百的考生中,窝头一个少年郎自然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但窝头考殿试时年仅十四岁,他今年已是五十有一了。
再说了,他还瘸了一条腿。
哪怕朝廷有令,像他这样并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残疾也能参加科举走上仕途,但想也知道等吏部考核选官时,肯定是要吃大亏的。至于殿试就更不用说了,当今又怎会取一个瘸子当进士呢
不得不说,廖先生还是不够了解当今。
待四月殿试后,他被取中为二榜进士,位置特别尴尬,二榜的倒数第一,但去处却格外得衬他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