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穿越到李白的时候 > 第84章 长恨春归无觅处(第1页)

第84章 长恨春归无觅处(第1页)

一年秋天,白居易在游庐山的时候,觉得这里风景实在太秀美,不舍得离开,于是就决定,要建一座草堂。

白居易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这座草堂建好了。

草堂建筑极为简朴,“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前是十丈见方的平地,当中有平台,平台南面有一个方形的水池,池中有白莲花和白鱼。水池周边,多是山竹野花。

草堂南边,靠近石涧,有松杉遮云蔽日,在盛夏时节就像秋天一样凉爽。草堂出入口是一条白石道,周围野花丛生,幽静雅致。

草堂北边,以层崖积石为假山,杂木异草覆盖其上,飞泉附近则种着茶树。

闲时,白居易就坐这里,一边欣赏飞泉和茶树,一边煮茶、饮茶。

草堂东边,三尺瀑布飞落石渠,飘逸就像白色绸缎,声如玉琴筝萧。

草堂西边靠近北崖右角,用剖开的竹子架空,引山泉流下,随风飘走,就像珍珠一样。

草堂较远的地方,还有几处冠绝庐山的景观:春天有“锦绣谷”的花,夏天“石门涧”的云,秋天有“虎溪”的月,冬天有“炉峰”的雪,庐山美景尽收其中。更奇妙的是,甚至在一天之中就千变万化。

草堂落成不久,白居易写下《庐山草堂记》,是一篇山水散文,被视为中国山水园林学的开山之作。

在文中,白居易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说是将来退休,子女们都成家了,自己就带着妻儿在这里终老。

白居易在草堂度过了“不惟忘归,可以终老”的愉悦时光,并在这里将自己的诗作进行整理,编成了一部十五卷的诗集。后来,白居易怀着对庐山的眷念,又将自己的六十卷本文集,寄藏在庐山东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公元年桃花盛开的农历四月,白居易从自己的草堂出,到庐山顶上的大林寺寻春赏花。

一路美景,映衬着忧愁失意,白居易感慨万千,写下了《游大林寺诗并序》。

这诗中,白居易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人间”仙境。

在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中会得到解脱。

江州司马是个闲职,白居易有很多时间到庐山草堂居住,每次一个人来,常常一住就是十天。他把全部的情思都寄托在草堂和周围的美景。

在这个自己亲手经营的,与自然环境完美谐和的园林景观中,静可饮茶、禅定,动可散步、交游。

那几年,白居易以草堂为落脚点,遍游庐山,与山寺中的高僧谈禅论文,享泉石山野自然之乐。

这正是所有抑郁不得志的文人理想的隐居状态。

白居易在江州表面上沉溺诗酒,纵情山水,问道坐禅,“欲罢去烦恼,渐归空门”,骨子里还是渴望重新出山,一展抱负的。

他经常告诉自己,虽然自己已经不在乎升官财,若有转机,自己也应抓住,起码可以多为黎民百姓做点事吧?

从元和十二年(年)开始,朝廷政局逐渐变得对白居易有利。白居易当年在翰林院的老领导崔群当了宰相,陷害白居易的王涯被罢了相位;元和十二年十月,朝廷平定淮西之乱,宪宗皇帝高兴之余,宣布大赦,像白居易这样轻罪被贬的官员,自然有了升迁的机会。

经崔群、江西观察使裴堪、江州刺史崔能等帮忙,元和十三年(年)冬天,白居易升任忠州刺史(正四品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