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黄立极请辞的事情,如一阵风般刮过大明京师,在京官员心思各异,现在算是非常时期,有些看不清形势的,只能缩着,有些人却按捺不住了。
正在这时,一条消息传回了京师,原来是罢官回家的崔呈秀获悉皇帝要三法司抓他审讯,自知难逃一死,于是在家中与宠妾办了一场豪奢的“送终宴”,最后与宠妾饮毒酒而亡。
其实朱由检不同于前世那位,他是真没打算杀崔呈秀,一是因为崔呈秀是文臣,二是崔呈秀已经官至兵部尚书,杀他造成的影响,远大于让他活着,而且朱由检也想给大臣树个榜样,人死了还怎么树榜样?
朱由检大怒,于是下令北直隶巡抚籍没崔呈秀家产,结果没两天直隶巡抚杨春茂上报查抄结果:共抄出银子七万两,金子三百两,箱柜三百余件,书籍十七号,房子二十六所四千余间,田地三百多顷。
这个结果在朱由检的意料之中,前世好像几家加起来都没抄出多少钱来,这里面有可能是查抄人借机贪墨,要想弄明白,靠文官系统是不可能的,只能靠厂卫机构,所以这件事儿,朱由检直接找了骆思恭,崔呈秀死了,他儿子崔铎还活着呢,朱由检隐晦地讲,可以找他儿子再抄一遍。
同时,他担心骆思恭有猫腻,又让方正化盯着,类似抄家这种事儿,只要开个头,基本上就没有收手的时候了。
第二个被抄家的是魏良卿和魏良栋(魏家小厮出身,魏忠贤养子)兄弟,皇帝亲自过问三司会审结果,只有这兄弟两个,不属于士大夫,是宦官子弟,所以定罪比较快,也没什么冤枉的。至于抄家,朱由检没让三司的人去办,直接让郭承昊带领锦衣卫进行抄家,三天一过,总计抄出现银二百一十三万两,金七千两,这哥俩在肃宁占地二百余顷。
朱由检经过深思熟虑,直接拨给郭承昊十万两作为赏赐和这次查抄的经费,直接把锦衣卫给刺激到了,方正化回来复命,里外里意思就是皇帝不能厚此薄彼,东厂也得分润一些,否则下面人心不稳。
朱由检想了想,让王承恩把黄立极叫了来,黄立极揣度圣意,估计是因为抄家的事情,多少做了一些准备。
见到朱由检黄立极躬身行礼问道:“不知陛下召臣有何事?”
朱由检说道:“朕找黄卿过来,是为了崔呈秀的事情,想必黄卿已经知道了吧?”
黄立极回道:“臣已经知道,三司处置并无不当。”
“朕说得不是三司,崔呈秀籍没家产,总共才七万两,天下人都说崔呈秀贪财,无事不贪,连魏氏兄弟家里都抄出两百万两,崔呈秀这个数黄卿就不觉得奇怪?”朱由检咄咄逼人地问道。
“论事定罪是三司官员的职责,负责查抄是直隶巡抚杨春茂,内阁只是负责审批,这件事臣不便参与,也不便评论。”黄立极说得不卑不亢。
();() “卿是内阁首辅,查抄犯官,难道不在内阁管辖范围之内吗?”
“陛下,内阁管辖只在审批,其他都是各司的职事。”
“那朕问你,崔呈秀贪的银子哪里去了?内阁就不追责的吗?”朱由检说着说着,明显有些发怒了。
黄立极也是无奈,他知道崔呈秀畏罪自杀,已经让皇帝震怒,查抄家产也许是一时愤怒之举,但是这个头不能开,一旦开了,不管你是什么党,总归都是士绅,侵夺士绅利益,这是同整个文官集团对立,即使是皇帝也不行,所以他也只能是硬扛着,别的事妥协了也就妥协了,崔呈秀查抄案必须保下来,换了任何一个阁臣都会这么做,甚至换了大多数官员也必须这么做。
朱由检气笑了,黄立极平时一副悠然自得,怎么抄个崔呈秀家就一副不配合的姿态。于是问道:“黄阁老与崔呈秀私交如何?”
皇帝这话问得有些诛心了,饶是黄立极老谋深算也想了好久才回答:“臣与崔呈秀一个是阁臣,一个是兵部尚书,公事上交集颇多,私下里却没什么交往。”
朱由检继续说道:“黄阁老如此回护,朕还以为阁老与崔呈秀私交甚笃,要保住他的家产呢。”
黄立极没法继续辩驳只能说:“陛下,臣以为崔呈秀家查抄出的东西不少了,三百顷土地也是不少银子。”
大意是劝朱由检算了,但这种事怎么能算了呢?从崔呈秀家里炒出来的估计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估计杨春茂没有这么大胆子,把大部分崔家资产贪墨,很有可能是他们事先通过气,没认真查。
朱由检差不多摊开了,也就没什么顾忌,“既然内阁不能任事,那好,今后查抄贪赃枉法官员的事儿,交给厂卫去做,内阁可以不必插手。”
这回可真是倒逼黄立极表态了,黄立极急忙回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厂卫缉拿官员,动辄严刑拷打,屈打成招,臣希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这话说得,查贪官就是不顾江山社稷吗?你黄立极就不要点脸吗?朱由检想到这里不打算跟他废话,“内阁既然不能尽忠职守,还不允许别人查办,难道就任由官员们贪污腐败,连查都不能查?天下焉有是理?黄阁老回去吧。”
朱由检想说几句狠话,不过想来用处不大,现在朝堂全都靠六部内阁支撑,完全撕破脸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也不能不防备文官的反扑。
第二天朱由检就开始收折子,总结起来就是认为古之仁君都要保护臣子的利益,皇帝现在以查抄犯官家产来充实内库,实在是有违圣贤之道,长此以往将君臣离德,国将不国了。这里面还夹杂着不少东林党,最有名的就是刘宗周,朱由检可是刚帮他复官,又擢升他为顺天府尹,也不知道他怎么就脑筋抽风,跟着大家伙上了一道致君尧舜疏,认为皇帝现在应该学习尧舜之学,施行尧舜之道,不要把心思放在钱财上,更不要因为钱财与大臣们闹矛盾,应该施行仁政,百官自然会安于其位,使国家繁荣。国家抓犯事的官员,主要目的是纠风纪,让走错路的官员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而不是为了谋夺其家产,所以,皇帝你走偏了,快回到正路上来吧。
();()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文官追求的都是本阶层的利益,他们能看到自己阶级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但是知道归知道,但真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马上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鱼死网破。
朱由检现在特别理解自己皇兄为什么用魏忠贤,因为有了魏忠贤能挡多少箭,天启皇帝聪颖过人,治国手段也比较成熟,他用魏忠贤并非缺点,实则是一大优点,但同时,他用人过于单一,在宦官中没有形成制衡势力,这才导致内廷失衡,魏忠贤一家独大的局面。
现在自己手底下无论是曹化淳还是方正化,甚至王承恩,都缺乏魏忠贤的手段,天启皇帝命好,收到魏忠贤,朱由检只能自己培养,还不能把人真的培养成魏忠贤,那就得不偿失了。
黄立极回去之后,很快他因查抄崔呈秀不力,被皇帝责问的消息就再次被传开,朝廷不乏聪明人,很多不满内阁的人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另一股风潮开始酝酿。
这股风潮是倒内阁的风波,朝臣们处理问题看得首先绝不是对错,而是利益,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所以弹劾内阁四位阁老的奏疏也如雪片一样飞进了宫里。
而内阁也迅速做出反应,为了淡化矛盾,应付皇帝责难,几个大学士想了一个新招,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一起跑来找朱由检,按黄立极的话讲,原阁臣顾秉谦、丁绍轼、冯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任事,现在内阁人少,以至于很多事情缺失,所以希望皇帝能增补阁臣。
不得不说黄立极等几人手段确实高强,春风化雨的手段层出不穷,果然这一手转移注意力的高招,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向了新内阁的人选,成为阁臣已经是绝大多数文人的毕生追求,所以弹劾奏章,被满朝的推荐文章淹没了,有能力入阁的忙着拉帮结派给自己争取入阁的机会,没能力的浑水摸鱼,想从中捞点好处。
好在大明养士两百年,要找几个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并不是什么难事。没有用多长时间,满朝文武大臣就推荐出了十个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
廷推阁员中有:孟绍虞、钱龙锡、杨景辰、薛三省、来宗道、李标、萧命官、周道登、刘鸿训、房壮丽、曹思诚。
现在有十个人,而仅仅有七个人能够进入内阁,那没有其他办法了,只有进行筛选了!
于是一场闹剧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