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另嫁他人知乎 > 34 试水(第1页)

34 试水(第1页)

《另嫁权臣(重生)》全本免费阅读

求是堂正式开业那天,氏书坊的门口热热闹闹地放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热热闹闹地涌入行人的耳朵,红色的纸纷杂地散开,苏叶和秋月则小心地护在黎蔓身前。

伙计石头不知从哪儿变出一块木板来举着,放在求是堂门口,也不大声吆喝。但鞭炮的声音实在太响,“求是堂”三个字新奇又扎眼,不少人好奇地围观着。

不同于“氏书坊”牌子下门户大开的三间屋子,“求是堂”的匾额下只挂着个素净的风铃,门口则由细密的珠帘作为遮挡,一颗颗漂亮的珠子连绵地缀在一起,将外界与求是堂内部隔绝开来。

待炮竹放完,两个侍女总算放心让自家主子走上前去。黎蔓揣着手从侧边慢慢走到求是堂门口,有人认出了她,不免探头探脑地问,乐安郡主,这求是堂是什么?也是氏书坊卖书的地儿么?

“是也不是,”黎蔓笑意盈盈地解释,“准确说来,求是堂是为着诸位爱书之人开的。”

人群开始议论纷纷。

“求是堂?”

“什么叫‘是也不是’?我怎么有点听不明白。”

“为着爱书之人开的……听上去还是卖书的哦。”

等人们的好奇心因着这七嘴八舌达到了顶点,黎蔓这才开口给大伙儿解惑。

“自我上任氏书坊掌柜以来,前前后后遇到过诸多嗜书成癖的客人,有客人曾跟我说,因为开卷有益,所以他始终手不释卷。”黎蔓顿了顿,“我的学问不如人家,但大伙儿对书册的喜爱我却是懂的。”

她微微抬眼,目光所至可以看见求是堂对面的那座酒楼,有人在三楼窗边朝这儿望来。

“毕竟我家二郎也是爱书之人。”黎蔓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同二郎在一起,我对大伙儿喜欢读书更觉将心比心。”

身后是店里的两个伙计端着一大桶加了冰的酸梅汤,哼哧哼哧地抬着往求是堂里屋走。珠帘被掀起时人们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里面的长椅木桌,也能瞥见左右两侧木柜的一角,是古色古香的红棕色。

微风拂过,吹动屋檐下的那只风铃,使其叮当作响。女子声如珠玉落盘,清冽干净,娓娓道来:“我们氏书坊遇到过这么多爱书的客人,而在我们的客人之外,想来也会有很多嗜书如命之人。”

“有人说,书坊的职责,便是广出善本,带给大家更多更好的集子;但我想,读书以明理,这是大伙儿更加认可的道理,其实这才是书坊更应尽到的作用。思来想去,我们氏书坊决定出资建一个‘求是堂’,让更多的人能够不受银钱限制,看到更多的书。”

她抬手向大伙儿示意身后的屋子,“我们会在求是堂内供给各类书册,还会定期换上新书。无论任何身份地位,只要在名册上予以登记,保证自己会妥善对待书册,不会使其损坏,即可求是堂内读书,无需任何银钱。我们在求是堂里摆了上好的桌椅,大伙儿只管坐着就是。”

“但若有客人需要茶水纸墨,则还是按定好的价钱来。我们是小本生意,虽也想为大伙儿带来更多的好处,但也得稍稍顾惜一点自身,我自儿个也就罢了,总该给我们店里的伙计一些跑腿钱是不是?”她温和地笑了笑,又很快补充道,“但茶水纸墨一类全凭大伙儿心意,您要用我们便卖,您只想看书我们也不会多叨扰。”

尽管她后面讲到茶水纸墨还是要钱,但光是读书“无需任何银钱”几个字就足够引起人们雀跃的心思。宛若沸水进油锅,一下便在大伙儿中炸开。有人高声问道,“郡主!这求是堂里看书……真不要钱么?”

“看书真不要钱,”黎蔓耐心地解释,“而且我们摆出来的都是好的、新的,只要您保证看的时候莫把它们折了、撕了、弄脏了,看求是堂里的哪本都是可以的。”

“不过今天我们求是堂新建成,今天的茶水是不要钱的,因着苦夏,堂里还给大家备了酸梅汤。”黎蔓微微侧身,“书坊终归是欢迎大家的。”

京城里的书铺大半都是开架售书,你若没钱,站在架子前翻翻也是可以的,各家掌柜老板大多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黎蔓这么光明正大地允着人们免费来读的,倒是头一遭。

因着这书册的价格……仔细论来,其中话本小说、日历册子价格不高,小儿开蒙之物刻得多也还好。但若是那种名人集子,颇有口碑的注本,尤其是经过仔细校勘、批注的,那价格便昂贵起来,小富人家都不见得能承担起多少,就算有,那也是放在家里妥善存着的。

前朝的本子中,又以宋本为上佳,因着宋人校书仔细,用的纸墨讲究,请的刻工也仔细。纸张光洁,字大如钱,善本颇多。若是哪家有这么一两册,那真是当传家宝似的供起来,绝不轻易外借。市面上想要购得一两册,先不说好不好找,就是找着了,为此花个上千两银子也算不得稀罕。

世家贵爵也会因自家藏书颇丰而自豪,有名的大藏书家们也会被大部分人奉若上宾。

寒门难出贵子,不仅仅是指后期在朝堂上做官,人脉方面与世家荫蔽相比短上一大截。更可能是在念书求学之初,就会因为家庭困窘,凑不出拜师礼,起步便比人差。纵使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想要自学成才,可基础开蒙之物还好,想要更上一层楼,自然要博览群书,但这“群书”又从何处来呢?

为着今日开业,黎蔓在前几日就和酒楼的说书先生打好了招呼,使了些银子让他们帮忙跟大伙儿说两声,因此今天到氏书坊附近看热闹的人不可谓不少。

有人还在原地踌躇不已,有人还在与同伴低声交谈,但也有胆大好奇者迈开步子走了进去。

诚如黎蔓所言。也如那日她和闻砚商议所得,两边的书柜摆满了各类书册,与柜子留有一定间隙的中央摆了颜色净润的桌椅。只在屋子最里处放了一方用玉石砌成的柜台,氏书坊的伙计就在那后面候着,他面前摆了用于纸墨和登记的名册。

屋内还零散摆着几盆吊兰文竹,柜子上放着几把轻巧的折扇,伙计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吴道子的写意山水,鼻间萦绕着丝丝缕缕的墨香,处处风雅、洁致。

因着事先就与新招来的店铺伙计细细讲过,又特意从府带了两个家丁维持场面,黎蔓并不操心里面会生杂乱,只站在门口笑着同来往询问的人一一解惑。

在这马行街上,有座坐落于氏书坊斜对面的酒楼,名唤明月居,是京城八十六家酒楼之,生意火爆到小道消息说他家一天上缴给官府的酒税就有两千五百钱。其一楼大堂拘束不多,二三楼的雅间难定许多,二楼或许还能凭着个财大气粗,能上三楼的,基本都是达官显贵了,这一层不仅讲钱财,还讲门路。

但那许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有钱,京城富家的闻砚显然不受此拘束,因着他坐轮椅,故他每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