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作为这次县试的主考,徐县令同时也是判卷人。
他一个人要在短短的一日里判数百张卷子,并要在第二场开考之前放榜,自然要挑灯夜战,彻夜不眠。即是如此也不一定能完成,所以徐县令心里是希望考生越早交卷越好的。
薛庭儴那么早交卷,他也有些诧异,可当接过卷子只是扫了一眼,他就知此人绝不是自暴自弃,胡乱作答一通,才提前交卷。别的不说,只凭这上面端正秀润的字,任是哪个考官也挑不出个错来。
不过即使心中欣赏,徐县令也不会说出来,这是官场大忌。
等薛庭儴离开后,他才定睛去面前的卷子。完后,抚掌大赞,只差明说此试卷堪称完美。
其实作为科举的第一步,县试的主考官是非常尴尬的,即能作为堂堂一大县的知县,必然是正经科举出身。论起科举经验,徐县令可谓是极为丰富,什么样的题他出不了,可偏偏他是院、府、县试中,最末一位,出题得是斟酌了再斟酌。
他出的题不能太难,不然后面府试、院试题目容易,不是扫了上峰的面子也不能太易,这样降低了县试的难度,于己不利。
为了这次县试的题,徐县令可是斟酌了又斟酌,才定下这道正场中最重要的四题。既不会喧宾夺主,又不会太简单。
因为题目太中庸,就会显得文章不出彩,而要想把一个平庸的题目写得夺人眼球,就需要一定功底了。
徐县令所赞正是这一点,于他来,这张卷子破题之巧妙,你乍一去不会觉得惊艳,可细细品过去却发现此题除了这么破,竟没有比此更为合适的方法。
至于另一点,就只有科举经验丰富之人才能出了。徐县令年逾四十,若论起他的人生经历,只应了一句话,否极泰来。
前三十年他屡试屡落,近四十的人还是童生。童生虽叫老爷,可并不代表童生都是老的,越老的童生越不值钱。可突然他有一天开窍了,一路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人人都说他是厚积薄发,只有徐县令自己知道他是开窍了。
而这张卷子就让他到一个开窍的人。
若这张卷子让他给出一个评语,那就是四平八稳,光明中正。
破题破得恰到好处,承题、起股等都是多一分太肥,少一分不美,尤其在揣摩考官心意,贴合朝廷大方向,做得最是让人惊叹。
要知晓年轻都是气盛的,所以难免在应试文章中显得激进,或是踌躇满志,时不待我,或是剑走偏锋,以夺人眼球,抑或是科场不顺,心中有无限郁气。
殊不知时不待我,必然会显得焦躁急切,急切就会生错,就会显得浮躁。
既然叫剑走偏锋,必然需要碰到懂的伯乐才会欣赏,若是碰见一个恰恰不吃这套的考官,只会适得其反。这也就是有些人明明公认的很有才气,却屡试不中的原因。
同理,文章中带着怨气,谁愿意去取一个对朝廷乃至考官生怨的人呢不厌恶都是好的。
而薛庭儴的文章中,竟是一丝这种气息都没有,他只是平白直诉,有理有据,给人一种老生在在,闲庭信步之感。
若不是徐县令知晓他不过是个只在乡野村塾读过,入学还不足一载的愣头青,真会以为是哪个科场沉浮多年之人所写出的文章。
人难免有偏好,或是喜欢花团锦簇,或是喜欢质朴无华,可这样一份卷子恐怕是任何一个考官都挑不出毛病的。
以徐县令老辣的眼光,几乎可以见到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此时不做人情,更待何时
所以他当即叫来了一名衙役,附耳说了些话。出于谨慎心态,他话中还留有余地。衙役离去后,他拿起手中的试卷又了一遍,越越满意,真有些后悔既然做人情,为何不做足了。
且不提这里,县衙大门外,听到衙役的话,再其态度,所有人的下巴都惊掉了。
他们自是没有漏过衙役所言,让薛庭儴是时放榜时再来。这话是什么意思当然是县尊大人已经点明会保送薛庭儴去府试了,而让县尊大人保送,至少一个童生是稳稳当当的。
一时间,复杂、嫉妒、羡慕的眼神纷沓而来,当然也有不屑一顾的,那表情明摆着就是觉得薛庭儴肯定和县尊大人有什么关系,才会如此。
不过一般有脑子的都不会这么想,除非徐县令是不打算要名声了,哪怕之前那胡县令,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要不然就是这薛庭儴真有本事。
倒也有两个考生是心胸坦荡之辈,尽释前嫌和薛庭儴道了歉,又拱手与他贺喜。薛庭儴满脸谦虚,一副当不得如此夸赞之态、
真是虚伪
薛青山眼睛都嫉妒红了,要知道当初他考童生时,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这小子竟然这么容易就中了。
他心里颇不是滋味,不免又想起如今还在考场里的薛俊才。
真是个没出息的,竟让这小子一下拔了头筹。他不用去想就知道,他爹知道这一消息肯定会很惊喜,若是以后薛家有了两个童生,甚至这小子中了秀才,这家里还有他的立足之地
想到这里,薛青山怨毒地了薛庭儴一眼。
实在不想被人围在这里猴似的,薛庭儴就带着招儿先走了,其实本意是想等着毛八斗等人的。
在客栈里休息了一会儿,换了身衣裳,他又和招儿去了县衙门外,终于等来了毛八斗、李大田及陈坚等人。
毛八斗也就算了,他素来是个没心没肺,反正没出他面带什么颓然之色。李大田似忠厚老实,其实也是个心大的,倒是陈坚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