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过惯了穷日子,少有买面粉的,多是买苞米和高粱米的。
一个老妇人终于排到跟前了,道:“买五斤苞米,二斤白面。”
“好的,婶子,我给你秤。
那五斤苞米,撑好了口袋。”
李赵氏过秤的动作,越来越熟练,“二斤白面,把钱一起交给当家的吧。”
老妇人拿着口袋,往边挪了挪,给李永乐数铜钱。
李永乐算账,五六三十,加上二十文,共五十文钱。心里乐滋滋的,收着铜钱,幸亏闺女教会他算账。
“这是啥,这么白白的?”老妇人看到坛子里的白花花的精细颗粒问。
李永乐用小勺挖一点,递给老妇人,说:“是精盐,你可以尝尝。”
老妇人伸出一个手指头沾一点点,放嘴里尝尝,“哎呀,真是盐哩,没见过这么细,这么白的盐。多少钱一两?”
“二十文一两。”李永乐道。
“来二两吧。”老妇人又拿出四十文钱。
旁边的人也伸出一个手指头,在小勺里沾一点尝尝,“真是盐,给我也来二两。”
人都走了,李永乐和媳妇刚歇了会,喝口水。
丁秋香妯娌过来了,王爱玲姊妹俩也过来了。
“赵妹子,俺们来看看,精盐啥样?”
“嫂子,俺也过来买些盐。”
”嫂子,明天俺哥可以来买粮食吗?”
李赵氏舀一勺递给她们,“这是精盐,尝尝吧。”
接着说,“王家兄长可以买,可以买。”
“太好了,谢谢嫂子啦。”
每人沾一点点盐尝了尝,“哎呀,真咸啊。”
“又细又白,我回家拿钱,下午来买半斤。”
“我回家给当家的说说,也买半斤。”
几个妇人都觉得精盐好,还不贵,以后就吃精盐啦。
呱啦呱啦的说先回去做饭,都走了。
李赵氏也去忙饭了。
李永乐收拾桌子,把盆里盛上粮食。拄着双拐,站起来活动活动。
墙角站着一个男孩,约有八岁的样子,身上穿一件无袖的汗衫,也看不出啥颜色了,看样子站了有一会了。
李永乐招呼他:“过来看看吧,家里缺粮吗?”
小子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挪动,两只手紧紧握着,不敢抬头看人。
李永乐猜出几分,说:“没钱买也没关系,跟我说说家里啥情况,可以先佘些苞米,以后你可以跟着东河放羊挣钱,也可以去菜园子干活挣钱。”
少年终于挪到桌子跟前,看看苞米,又看看大米,再看看面粉。
他低下头,把手在衣服上擦擦,低声说:“我娘病了,妹妹老哭。”
“你爹爹呢?”李永乐低声问。
“爹爹征兵了,没回来。”少年的声音哽咽了。
“你奶奶爷爷呢?”
“分家了,不管我们。”少年的眼泪掉下来,赶紧用右手背擦一把,左手背又擦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