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暑暴下”,“疲病加乏”,“虚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好家伙。
“苏轼活大不易啊。”
李白感慨,这要是他,肯定就不去常州了,放哪不是呆着,反正有酒有剑就够了。
【第二年六月下旬,苏东坡终于到达常州,此时的苏轼已经疾病缠身,一个月后,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于常州孙氏宅溘然长逝,终年66岁,谥号文忠。】
“东坡先生……”
看完苏轼这一生,众人百感交集,为苏轼叹息叹惋者甚多。
也有的人——
“六十六岁也算终老天年了。”
拜托,那可是六十六啊。
刘彻觉得不错了,毕竟有这么多病在身,还坚持了这么久。
然而对此苏轼本人则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是因为自己谥号文忠而欣喜,也不是因为看完自己的一生怅然若失。
而是——
描述得太简单了。
苏轼有点小忧伤。
盘一盘几个被天幕扒拉完一生的诗人,
杜牧死前烧文焚稿,彰显文人气节,
杜甫舟楫一了余生,虽冰冷却浪漫,
第一个他崇拜的陶翁更是气派,《拟挽歌辞三首》,当年无人知晓,但是天幕风光大葬。
而自己呢,简简单单,朴实无华。
既没有轶事典故,也没有大气排场,只有一堆的病,只有六十二个字,就把自己的结局说完了……怎么,怎么能这样呢?
苏轼那个气,仰天幕长叹,继而悲愤发言:
“不患寡而患不均呐!”
【2000,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年-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共评选出十二位,有且仅有一位华夏人,那就是苏轼苏东坡。】
“好家伙,那就是咱唯一的千年英雄喽。”
朱元璋嘶了一声,知道苏轼影响力大,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大。
【为什么这个人是苏轼呢?没办法,因为我们都喜欢苏轼。】
天幕此时放上了一段视频,众人听见有一苍老但有力的声音如是说道:
()“如果可以选一位诗人去旅游——”
一干诗人提起了耳朵。
“我不要跟李白在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
大唐
“可现实的人有几个能写出李白这样的诗呢。”
李世民大不赞同,和李白在一起多快活啊,看看人家杜甫,旅游完更死心塌地了。
我……人太出名了也不好。
李白无语凝噎。
他挺想反驳的,但是,你别说,好像人家说的也不无道理。
李白对自己什么样心里还是有数的。
“没关系,太白兄-->>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