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敬苏轼。”
李白随口便吟了一句诗,与刘彻的怨念重重不同,他还是很喜欢这次结尾的解释。
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能肆意欢乐的活着,生前身后的名气再如何都无关紧要,他们爱的是自然,是生活。
他不在乎,苏轼也不在乎。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敬苏轼。”
杜甫也是举杯,他衷心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和苏轼一谈诗文之
精妙,观苏轼之行文,他自己也很有所得。
像李杜这样诗人间的想法都很纯粹,近的是仰慕,远的则是惺惺相惜,但是对于他人而言,操心的事情可就多了。
大明宫
李世民眉头紧锁。
“党争……就没有个好办法吗。”
天幕给了富国之策,然而党争之祸却依然让人见之心惊,在苏轼这里李世民又再次见识到了本该都是人才的臣子是怎样因为党争互相消磨对方的。
痛惜啊,这一个个的都在内斗里把大好年华都浪费掉了。
愁啊,怎一个愁字了得!
于是李世民决定把压力交给天幕。
大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被刘彻念叨的宋太祖赵匡胤神色却不乐观,一年过去了,想到此前的那声声过河过河,赵匡胤心中便隐隐作痛。
自那之后,他梦里总是那么几个人影出现,有文官,也有武将,无一例外,具是悲壮。
南迁啊,为何南迁呢,之前的国都何在呢,收复的又是哪里的失地呢?
这都不能细想,因为一细想就刹不住车,心惊又心冷。
比如与其兄长截然相反的宋徽宗,明君对应昏君,能臣对应佞臣,主战对应主和,更别说天幕反反复复提及,每一次提及都让他心梗的大怂……
这些都在为他串联起一个可怕又残酷的事实,然而赵匡胤有预感,事实只会比他所想象的更可怕,更残酷。
所以现在赵匡胤即将在天幕评论区提出的问题是:
两宋更替之际,究竟发生了什么。
明朝
纠结。
朱元璋觉得自己也该在天幕上露一手了,显摆显摆咱大明的综合国力。除了第-->>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