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回家禀明父母,想去夫子家求了亲,娶了刘氏回来。
当年沈老娘心中很是有些不满意。她原本想把娘家侄女韦氏嫁给自己大儿子的自己娘家穷,侄女嫁不得什么好人家,自己大儿子眼瞅着是个有出息的,侄女嫁过来,也算自己帮衬了娘家,况且侄女儿做了儿媳妇,也比别的人贴心不是。
她跟沈老汉吹枕头风都吹得差不多了,却横空杀出来个刘氏,占了她侄女的位置。
这刘氏虽说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到底是个丫鬟,那可是奴籍啊,低贱的很,怎么配得上自己要当秀才的儿子
可耐不住沈文和沈老汉都愿意。沈文是真心喜欢刘氏,而沈老汉则觉得,自己儿子娶了夫子家的人虽说只是个丫鬟,到底跟夫子家攀上了关系。那夫子教导自己儿子能不尽心自己儿子不就离秀才老爷又近了一步吗
可惜没娶到夫子家的闺女啊谁让夫子家的闺女当年才十岁呢。
沈老娘再不高兴,沈文也和刘氏成了亲。不久沈老大考上了秀才,沈家二老很是在村里风光了一阵,倒是让沈老娘对刘氏的意见也没那么大了。
沈老二沈武却不如他大哥,学问不好,人也赖皮,整日偷奸耍滑。要不是在沈文的面子上村里的私塾都想把他撵回去。沈文考上了童生沈武没考上,大哥去了县城读,他就在家务农,倒是他娶了沈老娘娘家侄女韦氏。
韦氏本就和自己姑姑关系不错,又嘴甜,慢慢的沈老娘的心就偏了,向着自己小儿子。
沈老大考上秀才之后自知自己没有再往上考的能力,就回了村,在村里的私塾当先生。秀才本也能免几十亩的田地税,沈家日子过的倒也是蒸蒸日上。
但好景不长。沈老大回家之后一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难免就有些上牙碰下牙的矛盾。老爷子喜欢大儿子有出息,老太太偏疼小儿媳贴心,渐渐家里就生出些矛盾来。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家家都有这难念的经。不久刘氏有孕,这可是家里头一个孙子辈啊,要是个小子那就是长房长孙了。连沈老娘也对她好了几分,二房就觉得委屈了。
等到了刘氏快临盆的时候,一日妯娌俩不知道生了什么争执,韦氏把刘氏给推到了沟里。害得刘氏难产,挣了两天的命,生下沈慕这个哥儿,刘氏也因此伤了身子不能再生了。
这可把沈文给气坏了,嚷着要去族里开祠堂,韦氏害了自己大嫂难产,该是什么个说法。
二老就有些不高兴,觉得自己家里的事儿,偏要闹到族里去,丢了他们的面子。沈老娘又护着自己侄女,不肯为了刘氏一个“外人”让自己侄女受罚,连沈老二也护着不让去祠堂。没过多久韦氏查出有了身孕,原本是韦氏的错,可慢慢的,被为难的却成了刘氏。婆婆冷脸,小叔嘲讽,弟妹幸灾乐祸,也就只有沈老汉还觉得有些对不住刘氏,便劝说着让沈老大纳个妾传宗接代,生下的孩子养在刘氏跟前。
在老两口心里自己大儿子也是个秀才老爷了,纳个妾怎么了。况且自从儿子考上了秀才,夫子一家又因祸搬去了他处,刘氏丫鬟的身份就又被拿出来说道。
让沈老大纳妾刘氏自然不愿意,可刘氏不敢说什么。沈老大却和刘氏感情甚笃自己先不乐意了。甚至于后来又发生了那样的事最后沈老大和父母闹翻,分了家出来单过。
分家的时候沈老大净身出户,家产一分没得。但他也当着老村长和族老说了,以后他挣下来的家业也都是沈慕的,和老宅没半点相关。或者给沈慕当了嫁妆或者招了婿来,总之不会给二弟一家。每年给二老二两银子养老钱,多的却是没了。兄弟二人更是彻底决裂,沈老大是恨上害了自己妻儿的二弟一家了。
所以从沈慕打三岁上,就没跟老宅的人一块儿生活过了。两边甚少走动,可以说无论是沈老二,还是沈家二老,在沈慕和刘氏面前,压根没什么人情面子可谈。不但没人情,离有仇也差不多了。
沈老汉心中要说不明白这个理儿,这么些年要说没后悔过,那是假的。可是承认了,自己大家长的尊严和面子还往哪儿放况且就是沈老大,虽说和他们离了心,这些年该孝敬的银子也没少过。
这天下就没有不是的父母纵然当年有些许对不起刘氏的地方,她也不能记恨大房的人孝敬他那就是天经地义的
定了定心,沈老汉更觉得自己去问沈慕要银子,是理所当然了的。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