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奉若揉了揉眉心,打断二人争吵:“长兰,县学的进度你可跟的上。”
“还好。”
杜长兰在严奉若身边坐下,将刚入县学时姜教谕考校他的事说了。
李道琦也跟过来:“我怎么感觉姜教谕在针对你。”
开口就点名要杜长兰回答,杜长兰答上了,姜教谕却又不继续问下去。
杜长兰搂着儿子笑道:“我本来还有其他法子,见姜教谕不高兴了。我就没提。”
“什么法子?”
李道琦催他,他觉得杜长兰那四条已经说的很好了,真有一地发生水患,照着做肯定出不了乱子。
杜长兰刚要说,话音转了一个弯儿:“奉若兄猜猜。”
严奉若吩咐笍儿:“茶凉了,你去厨下重新沏一壶。”
屋内只剩他们几人,严奉若起身,负手踱步。他一身天水碧色山水纹长袍,眉眼低垂,举手投足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似一枝凌凌青竹。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十有二曰除盗贼。”
【注】
李道琦和小孩儿眉宇间皆带着怔色。
杜长兰提点道:“此乃《周礼·地官司徒》一篇。”
若非文字留存,难以想象先秦时候,人们应对灾荒就有先进政策。
虽然姜教谕提问“水患”,但治灾多是一通百通。
读书人念四书五经之一——《礼记》,并非单指一本书。而是《仪礼》《周礼》《礼记》。
但随着岁月流逝,时下书生所念五经之一乃是《礼记》为主,《仪礼》为辅助。
杜长兰在县试,府试并未瞧见出自《周礼》的题。仅院试出过一道小题。
所以李道琦陌生也是合乎情理。
杜长兰问严奉若:“若是一府一郡遭遇洪水又当如何。”
李道琦看向杜长兰,既又不解又理所当然道:“你给出答案了。”
严奉若若有所思。
杜蕴挠了挠小脸,这题超纲了,放弃。
杜长兰问:“一府一郡人口远胜一县。灾后官府拿不出足够粮食,此时粮商坐地起价当如何?”
“他们敢!”
李道琦恨恨道:“杀一儆百。”
杜长兰不置可否。
严奉若摇摇头:“不成,治标不治本。商人惊惧奔逃,没有商人,口粮布匹等物就会断供。”
普通百姓出行需要路引,纵使官府放行。普通百姓哪里寻货源,一路颠簸又如何克服?所费人力物力大多了。
他仔细思索,一盏茶后有了思路:“若是我为主政,先高价收购粮食,且大肆宣扬。让邻郡邻城皆知此事,商人嗅利而来,官府再无偿赈灾。”
杜长兰笑眯眯道:“此时粮价必然回落,因为外地商人将粮食运回,亏损更多,只能低价抛售。倒闭本地粮商。”
李道琦和杜蕴听得一愣一愣的。
严奉若双眸含笑,杜长兰问:“随后呢?”
“随后?”
严奉若微讶,又垂下眉眼。
杜长兰道:“无妨,今日不论你说了什么,我们都会烂在肚子里。”